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們能幫您甚麼忙嗎?

台江伙伴.百年老店-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中心

  • 發布日期:108-04-10
  • 發布單位:行政室
  • 點閱率:627
  台江國家公園陸域(含濕地)範圍5090公頃,南北綿延25公里,陸域土地包含海埔新生地、河口沼澤、廢耕鹽田、廢棄魚塭及各種不同養殖的魚塭型態等,而與本處園區相接都是「海口人」經濟來源的魚塭。俗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養殖業就變成此區居民重要經濟來源,在這裡也是發展國家水產養殖育種實驗重要基地。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2009年在此成立掛牌,能與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中為鄰,是我們多大的榮幸。

  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中心成立至今剛好100年(1918-2018),走過百年歷史,是許多的先驅與前輩們披荊斬棘努力的成果,歷史的足跡就從日治時期(1918-1945)開始說起,1918年臺灣總督府在臺南廳效忠里上鯤鯓設立鹹水養殖試驗場,該時期場域以虱目魚與牡蠣的養殖技術為主要研究對象;在1941年由水產試驗場改為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所臺南支所,研究轉變在虱目魚及草蝦養殖、養殖環境的調查;臺灣省政府時期(1945-1999),第二次終戰以後改名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水產試驗所臺南分所,此期主要除了虱目魚與牡蠣養殖技術的改進外,並將草魚、鰱魚、烏魚等的人工繁殖技術亦是重要工作,此時另一重要工作就在研究如何能大量養殖吳郭魚,提供部隊食用,因此此期吳郭魚又稱為軍魚。

  1999年至今,因應臺灣省政府組織調整,臺南分所與臺西分所合併改稱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中心,本部設於七股(也就是現今場址的地方),此期主要以海水經濟性魚類養殖研究為主,而臺西分所主要在經濟性貝類養殖的研究。此時臺灣觀賞魚研究進入基因轉殖技術的成熟期,市場充斥許多基因轉殖魚類,為能有效控管市場基因轉殖魚類,在七股場區籌建「基因改造水產生物田間隔離試驗設施」作為臺灣評估各種水產生物試驗評估機構。此外石斑魚的繁養殖技術也在此階段有相當重大的成果,造就現今臺灣石斑魚產業的蓬勃發展。

  海水繁養殖中心從100年開始協助本處在進行「對黑面琵鷺友善棲地營造計畫」上有諸多協助,包括養殖環境的的建立、魚隻安全的檢驗及各項周邊漁業環境現況的諮詢等,因此讓本處在保育黑面琵鷺及候鳥棲地保育上有顯著的成果;此外該中心所管理的區域內還有將近30公頃淺坪式虱目魚養殖試驗池,該類型濕地對於本處在保育黑面琵鷺及度冬候鳥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七股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中心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對臺灣水產養殖的貢獻已超過現今市場能見的經濟效益,海水繁養殖中心不僅擴大水產養殖規模更有餘力將臺灣水產養殖技術輸出到其他友邦國家造福友邦人民;在今日全球糧食不足的時代裡,水產品提供人類優良的蛋白質來源之一,而臺灣在全球水產養殖界是位於領先地位,其中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中心扮演功不可沒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