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們能幫您甚麼忙嗎?

鹽來如此

  • 發布日期:108-10-09
  • 發布單位:行政室
  • 點閱率:991
  若有機會從空中俯視臺南,可能會訝異臺南有一大片水域,這些水域有屬於天然濕地的潟湖或渠圳,也有人工濕地的魚塭與鹽灘地。

  臺灣曬鹽的歷史肇始於明鄭,而臺灣西南自古即為曬鹽要地。在這一鹽分地帶上,由於具有廣大平坦的灘地,加上降雨季節集中在夏季,冬季日照充足,蒸發量大,且季風強速,因此非常適合曬鹽。從第一畝鹽田在明永曆19年(西元1665年)開闢於瀨口,到其後的洲仔尾,及隨洪水沖毀的瀨東場、瀨西場、洲南場、洲北場,到日治時期為戰事大興鹽場,再到光復初期的鹿港、布袋、北門、七股、臺南、烏樹林六大鹽場,直至民國91年臺鹽停止曬鹽,這些變遷全寫在臺灣西南沿海的土地上。

  18世紀工業革命之後,工業迅速發展,由於組成鹽的鈉離子及氯離子均是現代工業重要原料,因此在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鹽為非常重要的物資。當時日本為因應化學工業日益發展,由臺灣製鹽株式會社集資開發,在臺南開闢鹽灘,之後又因二次大戰期間日本需鹽恐急,而臺灣西南沿海又適合曬鹽,因此大量開闢鹽灘,並將生產所得的鹽用船運回日本大力發展工業。

  早年鹽田所產出的鹽正是民生用鹽,鹽是從海水裡析出的氯化鈉結晶,但伴隨析出的仍有非常微量的鎂、鈣等成分以及一些雜質,因此其色澤與口感都比不上目前所食用的精鹽,其來自苗栗通霄精鹽場,以國外引進離子交換膜之電透析製鹽技術來生產,而鹽田所產出來的粗鹽,後來則為醃製食品或工業用鹽。

  隨著科學的發展,迄今鹽有超過一萬多種用途,可以劃分為食用、醫學、冶金、化工、紡織、陶瓷、玻璃、染料等等用途,而依據統計分析,鹽用於食品工業只佔19%,鹼氯工業所需最多,佔有60%之強,可見一個國家工業用鹽之用量,也可直接反應這個國家工業之強盛。
停止曬鹽的鹽場,近年來成為濕地生態豐富之處,有多處被劃為濕地。在台江國家公園內,七股鹽田重要濕地與四草重要濕地即主要為停曬鹽場,適合前來欣賞濕地之美,也可以透過濕地生物觀察,領略大自然的奧妙。親臨這些濕地,除了驚嘆於鹽田之廣闊與生態豐富外,或可感受過去臺灣鹽業的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