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們能幫您甚麼忙嗎?

悲傷的厚葉牽牛-絕處逢生之路

  • 發布日期:109-04-23
  • 發布單位:行政室
  • 點閱率:1049
  厚葉牽牛生長於熱帶地區和亞熱帶海岸地區,分布在臺灣南部和北部濱海地區及澎湖群島,且與另一常見同屬植物馬鞍藤生育地頗相近,但處於競爭弱勢,生育地為堤防外側沙地,容易受颱風、堤岸整理及非法廢棄物傾倒影響其棲地品質。本文即敘述台江地區厚葉牽牛自發現以來,受人類不當影響的悲傷故事,來跟大家說說我們如何發現他們。

  本處(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於108年委託國立臺南大學謝宗欣教授執行了一項「台江國家公園植物資源調查」計畫,由調查的結果得知,台江地區共得106科351屬507種維管束植物,其有24科33屬34種列為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之稀有植物,扣除其中17種係人為栽植,尚有16種自然生長之稀有植物,其中之一即是厚葉牽牛。而台江地區的厚葉牽牛族群,是最早由國立臺南大學生態暨環境資源系孫勻廷同學106年自行調查所發現,其分布生長於曾文溪出海口南岸沙地,從早期的調查至今,發現近來他們的分布範圍相當狹小。因族群數量極少且分布侷限,已被列入「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易危等級名單 (VU: Vulnerable)。

  厚葉牽牛分類上屬於旋花科牽牛花屬,形態特徵為多年生蔓性草本,葉片厚實,葉形變異大呈全緣至羽狀分裂,花冠漏斗形,長約3.5-5公分。108年時謝教授受本處委託全面踏查台江園區及周緣地區之維管束植物資源,調查結果顯示曾文溪出海口南岸沙地是厚葉牽牛族群唯一生育地,植株數量僅約20株。生育地屬於海岸沙地類型,約5*10平方公尺面積,族群分布特性符合紅皮書名錄評估現況,讓人振奮的是,植株生長與開花結果狀況尚佳。

  在明確知道厚葉牽牛的分布族群範圍後,我們即刻進行現地保護,判定該地有利於他們在野外繁衍下去。另外,其因與馬鞍藤的棲地互有重疊,而馬鞍藤的族群數量又更加有先天優勢,所以我們就先稍微地將兩者的生存範圍區分開來,但……這好像還不夠,已經先天環境失調的厚葉牽牛族群此時正危機四伏。

  108年4月25日接獲謝教授通報,厚葉牽牛生育地約一半範圍遭不明人士非法傾倒營建廢棄物,所幸經清點後,尚保留一半殘活植株,躲過集體被滅亡的危機。我們立刻與海岸堤防主管機關(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會勘協商,並於108年6月21日執行生育地復原作業,嘗試將覆蓋生育地的營建廢棄物移除,還給厚葉牽牛可生長棲地空間。透過執行此等就地(in-situ)保育策略,筆者相當感動得以觀察厚葉牽牛族群逐漸生長恢復。但是,也意識到這塊生育地具不穩定性,需要即早因應物種所面臨的威脅,於是同步進行種原採集保存,使能夠供後續著手異地(ex-situ)復育的準備。筆者心裡想著,事情總該告一段落了吧!

  然而,歷史又再次上演一回,是加強版令人絕望的消息,跌宕起伏。今(109)年4月8日謝教授通報我們,厚葉牽牛的生育地再次遭傾倒營建廢棄物,原本好好的野外生育地,一夕之間全區範圍上方覆蓋高達2公尺混雜柏油、水泥碎塊之沙土層,已全然不復見纖細淡雅的厚葉牽牛。翌日,筆者攜了一隻圓鍬並帶著哀悼的心情來到現場,是的,是來告別厚葉牽牛。懷著一丁點的希望,想在最後的現場至少挖到標本的執念,比對手上的歷史紀錄照片判斷挖開的範圍,人力一鏟一鏟揮動圓鍬帶走沉重沙土水泥碎塊,雙手輕輕撥開殘留沙土,尋找土塊下方是否存有殘活植株。頓時不經意閃過一抹青翠身影,被壓在下方的幾株厚葉牽牛似乎從縫隙裡傳遞出虛弱的訊息:「嗨!我們還在這裡」……瞧見厚葉牽牛族群尚有殘活植株後,以最快速度緊急聯繫大型挖土機移除大部分覆蓋沙土,輔以人工方式翻撥移開殘留沙土並尋找殘留植株,續以高壓水柱沖刷沙土,儘可能讓他們的植株能重見天日。一點一點挖出厚葉牽牛讓筆者心中大石逐漸放下並道聲問候:「幸好,你們還在」。

  台江國家公園稀有植物分布相較高山型國家公園種類稀少,因這些植物生育地與人為活動範圍高度重疊,面臨更大強度人為干擾、棲地易受破壞威脅。例如稀有等級為極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的海南草海桐與厚葉牽牛現況相似,目前也僅存於臺南市將軍區一塊不到1公頃狹小棲地,隨時面臨滅絕威脅。在這種情境下,常態保護區劃設與就地保育策略或許已不足以妥適保育稀有植物,是時候幫他們找個安全新家。本處刻正委託國立中興大學邱清安教授執行台江園區原生植物種原採集、育苗作業,並規劃將台江學園形塑為稀有植物之異地復育植物方舟。期許這一步步的努力,能開啟命運多舛的厚葉牽牛一條絕處逢生之路。謹以此文代替微弱的植物發聲,期許讓更多的人認識他們,讓這塊土地上的每個物種都能安全無虞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