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們能幫您甚麼忙嗎?

近自然工法-木排樁工法應用

  • 發布日期:106-06-10
  • 發布單位:維護廠商
  • 點閱率:2957

  七股紅樹林賞鳥亭由前臺南縣政府所設置,主體工程於91年完工,遊客於賞鳥亭可觀賞紅樹林保護區內白鷺鷥棲息及泥灘地濕地生態等景觀。國家公園成立後,基於管用合一,臺南市政府遂於於102年移交本處管理。近年來其中之瞭望臺前水岸邊坡逐漸遭侵蝕崩塌,造成近水岸木平臺基礎流失損壞,雖經臺南市政府水利局覆土補強,邊坡仍有持續侵蝕狀況。此外瞭望臺1樓之木平臺由於年代已久,板材有多處龜裂、翹屈變形。除景觀不佳外,亦影響遊憩安全。基於安全因素,瞭望臺於104年開始封閉不對外開放,甚為可惜。
 

受侵蝕邊坡與損壞1樓觀景臺
受侵蝕邊坡與 損壞1樓觀景臺

 
分析邊坡損壞起因,可能源自於瞭望臺前設置連接浮動平臺之RC引橋及橋墩突出於七股溪行水區(浮動平臺現已拆除),造成挑流沖擊河岸邊坡坡腳,而邊坡腳僅有拋塊石防護,防護力明顯不足,遂逐年侵蝕而崩塌。
 

既有突出於行水區RC引橋
既有突出於行水區RC引橋
 
若不拆除水岸引道,則瞭望臺前水岸邊坡有必要設置防護措施。惟邊坡旁既有泥灘地有紅樹林、招潮蟹等生態,若以傳統混凝土工法施作,恐破壞濕地環境。此外該區邊坡土質鬆軟,大範圍機具開挖震動對瞭望臺結構穩定恐有不良引響。
經參考國內外相關近自然工法資料與案例,本處規劃採用木排樁工法進行防護,主要利用木排樁施打,並搭配塊石回填與拋放加強結構穩定性。木排樁工法施工快速、無挖填土方、與自然景觀較協調不突兀、對原有生態環境破壞低、干擾少與固炭漸少溫室效應的優點,廣泛應用於邊坡穩定於水岸防護等工程。施作完成後有效穩定損壞之邊坡。
 
施作之木排樁與回填塊石
施作之木排樁與回填塊石
 
木排樁與回填塊石俯視
木排樁與回填塊石俯視

工程一併修復損壞之平臺區域,回復景觀臺既有遊憩服務功能性。
 
修復後之瞭望臺
修復後之瞭望臺
 
修復後平臺
修復後平臺

因採近自然工法施作,減低對環境影響與原有棲息生物的干擾,不僅鄰近紅樹林植物未遭受重大破壞,招潮蟹等生態棲息活動頻繁依舊。且無開挖並減低震動,經檢查未影響既有結構基礎安全。
 
施工後泥灘地招潮蟹活動情況
施工後泥灘地招潮蟹活動情況

本工程除有效改善水岸邊坡侵蝕問題外,也大量降低工程對既有環境之影響,施作完成後除回復景觀臺供民眾觀賞生態與景觀之功能,亦維護當地生態環境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