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位於河海之交的濕地環境,四百年來孕育悠久的漁業文化;依據本處近年委託國立臺南大學執行研究計畫證實在地傳統虱目魚養殖模式在冬季固定休養,正是成就台江地區成為黑面琵鷺全球族群最大棲地的重要原因。為了存續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台江珍貴文化景觀,我們率先推動生態友善棲地營造及「黑琵牌」友善水產品,思考及嘗試從「漁民」及「魚塭」開始的保育推廣策略。我們相信惟有落實在地社區居民、產業的保育策略,才能營造出真正資源永續利用之生態友善棲地環境。
台江國家公園自成立以來,除了致力做好園區內的棲地保育工作外,也希望園區外的私有地魚塭能夠一起來支持國際遷移物種保育工作;因此,自100年開始執行生態友善棲地魚塭試驗及推出「黑琵牌」標章之虱目魚罐頭生產,並於109年度開始推動進化版的「生態友善棲地營造」的保育策略;考量在不打擾漁民生產的前提下,只要漁民能配合生態友善策略,讓魚塭能在每年10月至隔年4月黑面琵鷺等國際遷移物種度冬期間配合曬坪,曬坪期間魚塭連續5天以上水位維持20公分左右,留下雜魚及不驅趕鳥類等友善行為,即可獲得生態旅遊規劃、鳥類監測技術、生態友善形象識別牌及生態獎勵金等相關輔導及獎勵。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從109年開始有安南區城西里嚴里長文正、七股區養殖漁業產銷班王班長啟森及漁二代回鄉年輕漁民邱創褘等3人,提供10.8公頃魚塭成為首批生態友善棲地營造的合作夥伴,並配合執行降低水位等友善策略,成功吸引黑面琵鷺等水鳥前來覓食。其後,本處不斷邀集社區民眾參與相關觀摩、教育研習等活動後,生態友善棲地理念逐步在社區內獲得認同!在今(113)年度送件申請加已增加到達42位漁民、魚塭總面積超過258公頃願意來加入友善棲地營造的行列!
110年度開始,也特別針對生態友善棲地營造合作夥伴生產的水產品進行加值輔導,透過台江國家公園自有品牌「黑琵牌」商標之授權認證,凡生態友善棲地之水產品,及有助此概念深化與推廣之文創商品或生態旅遊等,經由生態友善棲地營造推動顧問團審核通過後,即可授予黑琵牌商標,協助產品附加價值提高與通路推廣。「黑琵牌」商標授權產品,必須來自國家公園認證的「生態友善棲地魚塭」。漁民需配合生態友善棲地營造措施,以及通過嚴格審核,迄今推動3年成效極佳,從109年開始僅5項產品,到今(113)年度已達35項水產品及5條生態旅遊服務榮獲黑琵牌商標(及濕地標章)授權使用。
如果台江周邊每塊養殖漁塭都能在漁獲收成後的曬池期間,配合執行小小的生態友善措施的話,積少成多就能與國家公園串連成國際遷移物種能安心生活的台江保育綠色地圖! 期望透過生態友善棲地營造措施的推廣行動,能夠有效導入民間的力量,攜手合作讓公私協力擴大成效,共創雙贏互利的永續保育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