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們能幫您甚麼忙嗎?

台江國家公園的陸寄居蟹

  • 發布日期:111-04-11
  • 發布單位:台江國家公園
  • 點閱率:4169

劉烘昌  台灣生態學會

  寄居蟹是一類奇妙的生物,揹著一個貝殼四處遊走,遇到危險時就龜縮到貝殼裡,透過堅硬貝殼的保護,讓寄居蟹可以悠遊自在的生活。世界上目前記錄到的寄居蟹約有800多種,大部分種類都生活在海洋之中,只有陸寄居蟹科(Coenobitidae)是真正生活在陸地上的物種。陸寄居蟹科的家族不大,只有兩個屬,其中椰子蟹屬(Birgus)只有1種,就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椰子蟹;陸寄居蟹屬(Coenobita)則有17種,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海岸與島嶼。

  陸寄居蟹的頭胸部具有堅硬的甲殼,腹部的甲殼則十分柔軟,形狀不對稱且呈右旋。具有兩隻螯足,左螯都大於右螯,第一、二對步足發達,第三、四對步足則明顯退化,雄蟹腹部的尾部具有倒鉤可以鉤住貝殼,雌蟹的腹部則除了尾部的倒鉤外,還在腹部左側有3隻抱卵的附肢。陸寄居蟹為雜食性動物,取食各種動、植物性食物,遇到大型食物還會成群聚集共同進食。陸寄居蟹與螃蟹一樣需要進行脫殼才能成長,脫殼長大後的身體則需要更換較大的貝殼才能容納,因此一輩子需要進行多次換殼。貝殼是陸寄居蟹生存的極重要資源,可被陸寄居蟹輪流重複使用。陸寄居蟹都需要降海繁殖,卵在海洋中孵化成為浮游性的幼體,完成脫殼變態後在海洋中找到一個小型的貝殼後再登陸上岸生活。

  台江國家公園的園區範圍內總共棲息了4種陸寄居蟹,由於陸寄居蟹的外部形態十分相近,再加上遇到危險時常會將整個身體龜縮到貝殼中,只露出部分大螯,使得一般人不易分辨區隔不同物種之間的差異。基本上,只要透過大螯的形態特徵及身體顏色,很容易就可以鑑別這4種陸寄居蟹種類。短腕陸寄居蟹(Coenobita brevimanus)(圖1)的大螯(左螯)掌部上緣無剛毛列,體色為紫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灰白陸寄居蟹(Coenobita rugosus)(圖2)的大螯掌部上緣有剛毛列,掌部外側上方有一列斜向排列的短隆脊構造,體色多變,包括灰白色、淺綠色、粉紅色、淺橘色、灰藍色等不同顏色。凹足陸寄居蟹(Coenobita cavipes)(圖3)的大螯掌部上緣有剛毛列,掌部外側無隆脊構造,第一觸角為深褐色,身體呈橄欖綠或灰褐色。藍紫陸寄居蟹(Coenobita violascens)(圖4)的大螯掌部上緣有剛毛列,掌部外側無隆脊構造,第一觸角為橘紅色,成體身體呈藍紫色。除了灰白陸寄居蟹棲息在砂質海灘的高潮帶至海岸林間外,其餘3種陸寄居蟹都是棲息在海岸林下的物種,另藍紫陸寄居蟹也常棲息在紅樹林。

  陸寄居蟹面臨的生存威脅有四項,包括棲地的開發破壞、路殺、做為寵物飼養及做為釣餌使用,使得陸寄居蟹的族群數量在近數十年間銳減。陸寄居蟹棲息的海岸與島嶼因為人口的增加及觀光發展被大量開發破壞,讓其棲地面積日益減小,造成陸寄居蟹的生存威脅。海岸與島嶼的開發也使得海岸公路數量遽增,而車輛頻繁行駛在海岸公路上造成大量陸寄居蟹遭到車輛輾斃。長得靈巧可愛且行為有趣的特點也為陸寄居蟹帶來災難,人們喜歡飼養陸寄居蟹做為寵物,使得陸寄居蟹遭到大量地捕捉販售,為陸寄居蟹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此外,釣客常喜歡用陸寄居蟹做為釣餌釣魚,也為陸寄居蟹帶來殺身之禍。陸寄居蟹需要貝殼提供保護的特性更讓其生存威脅帶來的影響加成。車輛的路殺會將貝殼輾碎,陸寄居蟹被帶到都市中販售後其貝殼也難以返回野外棲地,做為釣餌的陸寄居蟹也是貝殼被敲碎取餌,這三種方式都讓陸寄居蟹身上所揹的貝殼無法再被重複使用,造成野外的貝殼日漸減少,也讓新生代的陸寄居蟹無殼可用,削減了其族群恢復的機會。

  陸寄居蟹是一類生動活潑的動物,其可愛的外型、有趣的行為及獨特的生活方式值得我們珍惜。改變我們人類的行為,不捕捉、不飼養陸寄居蟹,不撿拾貝殼,保留其野外生存的棲地,讓陸寄居蟹在其自然棲地中無憂無慮的生活是喜愛陸寄居蟹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