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國家公園位處台灣西南隅,也是臺灣第1個由下而上發起成立的國家公園,也是第1個以濕地型態保育為主的國家公園。本處範圍從南起鹽水溪北至舊頂山鹽田區為界,其中包括許多河川如曾文溪、鹿耳門溪、七股溪等都為在地重要河川,在這些河川與海洋匯接區域經歷史的演替造就現今的台江濕地。台江國家公園園區橫跨臺南市內的七股區及安南區濱海區域,然而附近居民仍有許多人依賴此海岸濕地謀生。
十份里自清同治間由陳黃二姓招來佃農共同請墾最初的「十份塭」,期間歷經多次曾文溪改道沖毀十份塭土地。居民回墾後部分聚落被迫分隔在曾文溪以南的聚落為「十份塭」、「下十份塭」、「溪埔」3庄(現今則改屬臺南市安南區);而曾文溪以北土地現今十份里涵蓋4個主要聚落「五塊寮仔」、「九塊寮」、「金德豐」、「新吉庄」。而宗教信仰則有聖護宮、神帝府、正王府及唐明殿4座祭祀廟宇。
該里為曾文溪以北最西南角區域的村里,部分居民仍以養殖漁業及捕撈漁業維生,其中該里區域土地涵蓋本處重要的黑面琵鷺生態保護區,且該區域為過去在地居民捕撈活動重要區域。該區本處除了冬季候鳥季節保護從北方飛來的黑面琵鷺及大批冬候鳥以外;本處在每年非度冬季節(5月-9月),仍開放在地居民進入保護區採捕經濟貝類(文蛤、環文蛤)等,且經過本處相關保育措施,包括人員管制、分區分年管理等,獲得在地居民認同使得資源得以永續發展,具體實現「里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