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版選單
search
搜尋
黑面琵鷺
綠色隧道
綠色隧道
進階搜尋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line
Email
translate
語言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ไทย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Bahasa Melayu
ျမန္မာစာ
Taglog
España
Français
Deutsche
悠遊台江
景點介紹
交通食宿
推薦行程
交通資訊
無障礙旅遊專區
觀光管筏及娛樂漁筏
停車資訊
氣候資訊
影音平台
水域安全專區
景點地圖
台江新聞
最新消息
歷史新聞
招標資訊
主題報導
近期活動
國家公園歷年大事紀
歷年國際交流
歷史人文
產業文化
地理變遷
歷史變革
家園守護圈
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課程
解說導覽預約
與國家公園有約
出版品專區
台江小百科
自然保育
自然資源
黑琵專區
野鳥救護
濕地明智利用
陸蟹保育
生態友善棲地營造
便民服務
線上預約
研究採集
地理圖資查詢應用
活動報名
下載專區
單一申辦窗口
常見問答
處長信箱
檔案應用專區
水域遊憩活動線上申請
行政資訊
關於本處
公開資訊
開放資料專區
政風宣導
熱門關鍵字
黑面琵鷺
綠色隧道
綠色隧道
上方連結
網站導覽
兒童網
志工專區
雙語詞彙
意見信箱
常見問答
下方連結
網站維護管理規範
資訊安全政策
隱私權保護政策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機關連結
:::
上方連結
網站導覽
兒童網
志工專區
雙語詞彙
意見信箱
常見問答
字級
小
中
大
台江國家公園粉絲團
Taijian National park
translate
語言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ไทย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Bahasa Melayu
ျမန္မာစာ
Taglog
España
Français
Deutsche
台江國家公園機關入口網站
台江國家公園機關入口網站
悠遊台江
景點介紹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暨行政中心園區
六孔管理站暨遊客中心
黑面琵鷺賞鳥亭
安順吉鹽故事館
其他景點
交通食宿
推薦行程
半日遊
一日遊
二日遊
台江國家公園解說專車行程
交通資訊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暨遊客中心
四草
六孔管理站暨遊客中心
黑面琵鷺賞鳥亭
安順吉鹽故事館
無障礙旅遊專區
無障礙旅遊景點地圖
無障礙景點
無障礙遊程
無障礙餐飲
無障礙住宿
無障礙交通及接駁
無障礙動線及停車位示意
相關法規
觀光管筏及娛樂漁筏
停車資訊
處本部停車資訊
六孔站停車場
氣候資訊
氣候環境
今日氣候
海況資訊
影音平台
數位藝廊
視聽專區
水域安全專區
水域安全
法令規定及水域遊憩活動申請須知
海況資訊
景點地圖
台江新聞
最新消息
歷史新聞
招標資訊
主題報導
近期活動
國家公園歷年大事紀
歷年國際交流
113年
108年
107年
105年
104年
103年
102年
101年
100年
歷史人文
產業文化
地理變遷
歷史變革
歷史上的台江
古蹟及遺址
常民發展史
家園守護圈
簡介
社區簡介
輔導成果
台江里海遊程
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課程
台江濕地學校
課程介紹
課程收費
課程預約
解說導覽預約
與國家公園有約
出版品專區
電子書
出版品一覽表
台江小百科
自然保育
自然資源
水域生物資源
地形景觀資源
陸域生物資源
黑琵專區
關於黑琵
黑琵訊息
主棲地數量調查
大台南監測記錄表
黑琵直播
野鳥救護
濕地明智利用
陸蟹保育
生態友善棲地營造
便民服務
線上預約
預約服務線上申請
預約服務進度查詢
多媒體影音
研究採集
地理圖資查詢應用
地理圖資整合查詢
土地分區證明線上申請
拍攝影片線上申請(含無人機)
活動報名
下載專區
檔案下載
成果報告
單一申辦窗口
常見問答
處長信箱
處長信箱
處長信箱進度查詢
失效電子郵件查詢
檔案應用專區
檔案查詢網
檔案應用申請
研究成果報告
檔案宣導
學習活動
水域遊憩活動線上申請
行政資訊
關於本處
成立沿革
歷任處長
處長的話
組織編制
未來願景
公開資訊
法律與法規
解釋性規定及裁量基準
行政指導有關文書
研究及委辦成果報告
支付或接受之補(捐)助
歷屆新聞稿
業務統計
預算、決算書及會計報告
書面之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
個人資料保護法
重要施政計畫
通盤檢討
內部控制聲明書
請願及訴願
經營管理諮詢會議紀錄
生態檢核專區
開放資料專區
政風宣導
搜尋
我們能幫您甚麼忙嗎?
search
搜尋
黑面琵鷺
綠色隧道
綠色隧道
進階搜尋
熱門關鍵字
黑面琵鷺
綠色隧道
綠色隧道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line
Email
黑琵專區
回最上面
:::
黑琵專區
關於黑琵
黑琵訊息
主棲地數量調查
大台南監測記錄表
黑琵直播
:::
首頁
自然保育
黑琵專區
黑琵訊息
黑琵訊息
_
網頁功能
[另開新視窗]列印內容
黑面琵鷺野外辨識
黑面琵鷺野外辨識
(本文由社團法人台南市野鳥學會郭東輝總幹事提供)
野外觀察時,黑面琵鷺常會與白色羽毛的鷺科鳥類(如大、中、小白鷺等)混淆,但有幾點可作辨識。可分三個狀況來辨識:
一. 飛行:
大多數鷺科鳥類飛行時會把脖子縮起,而黑面琵鷺飛行時會伸長脖子,由嘴先的琵琶形狀也可與鷺科的尖形嘴區別。
大白鷺群
黑面琵鷺群
二. 覓食:
鷺科鳥類覓食時通常靠視力,成群站在深水域兩旁岸邊,淺水域則走入水中找尋魚蹤,大都以嘴尖咬住魚體再吞入,魚體大時,會以尖嘴刺穿魚體,有時見到小白鷺以腳趾拍打水體,驚擾魚隻游動再捕食。
黑面琵鷺通常選擇20公分水深以下的水域來覓食,覓食時會把嘴喙打開伸入水中,左右擺動有如雷達般來搜尋魚隻,先以扁平嘴夾住魚體,再把魚頭朝向喉嚨吞入。
鷺群
大白鷺
小白鷺以腳拍水
黑面琵鷺覓食姿態
咬住魚隻
吞入
三. 休息:
1.黑面琵鷺與大多數鷺科休息時會聚集,常見的鷺科如小白鷺、大白鷺,其休息群體通常較為鬆散無次序,相對而言,黑面琵鷺個體間會較接近。此外,天氣寒冷時常緊密聚集,天氣熱則較鬆散。
鷺群
黑面琵鷺群體
2. 鷺科休息的姿勢都是朝著風,縮緊脖子,頭部下垂,以兩腳站立;黑面琵鷺則如同大部分鷸鴴科水鳥,身體迎著風,把頭部轉朝後,將嘴喙放在背上,以翅膀覆蓋,先以兩腳站立,繼而縮起一腳,偶而會見到蹲坐於地上。
鷺科休息
黑面琵鷺休息
黑面琵鷺外形辨識:
黑面琵鷺以體長來看,相當於中白鷺的大小,嘴喙形狀異於鷺科鳥類的楔型嘴,黑面琵鷺的嘴喙先端上下扁平闊大,前中段較窄,近嘴基再放大,形似盛飯的飯匙。
黑面琵鷺
小白鷺
大白鷺
黑面琵鷺年齡判別:
黑面琵鷺族群每年九月即開始往南遷徙,有超過一半的族群會抵達臺灣度冬,其中在五、六月出生的幼鳥亦會隨著親鳥來到台江。由羽色、嘴喙、飛羽等可大致來判別其年齡。
剛抵達的幼鳥羽色較灰濁,個體體型略小,相對成鳥羽色較白,體型較大。
第一年的幼鳥上嘴喙呈現肉色,光滑無橫紋,初級飛羽、次級飛羽末端皆有黑塊,最外側三隻初級飛羽的前瓣更有大塊黑區,羽軸皆呈黑色。
幼鳥嘴喙顏色會隨著時間變暗,由嘴喙基部開始出現橫紋往先端分布,一般而言,黑色橫紋分布到嘴喙中段應為二齡鳥,三齡以上可分布到嘴喙先段,四齡以上成鳥有時可見到嘴喙尖端呈黃色斑塊。
三齡以上個體眼下會出現半月形斑塊,年齡越大黃色越大越明顯,甚至出現眼上斑。
幼鳥
幼鳥飛羽
一齡
一齡
二~三齡
四齡
一齡
一~三齡
四齡以上
成鳥全白飛羽
另外黑面琵鷺成鳥眼睛的虹膜呈暗紅色,幼鳥呈暗褐色,隨年齡增長會逐漸轉成紅色。
成鳥
幼鳥
除了以上的辨識要點外,黑面琵鷺個體間有特殊的互相理羽行為,兩個個體間的關係究竟如何,有待觀察,在大陸遼寧形人坨的觀察紀錄中,雄鳥雌鳥間常有互相理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