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們能幫您甚麼忙嗎?

在野外遭受動植物傷害時,該如何處置?

  探訪大自然的過程中,因野外環境中有許多我們不熟悉的動植物,如果我們不小心驚擾或碰觸牠們時,嚴重可能會有致命的危險。因此,以下就針對野外會遭遇到的幾種傷害介紹,希望來台江國家公園參訪時,可以注意自身的安全。

  若民眾於本園區遭遇動植物傷害,可撥打緊急電話119,本處可連絡電話如下: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06)2842600;六孔管理站(06)7880220;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七大隊(06)2842300。

一、毒蛇咬傷
(一) 各類毒蛇毒性簡介

1.出血性毒蛇:
(1)赤尾青竹絲 (赤尾鮐) (Trimeresurus stejnegeri),咬傷率最高;
(2)龜殼花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3)百步蛇 (Deinagkistrodon acutus),因毒液量較多,在以往致死率最高。

2.神經性毒蛇:
(1)眼鏡蛇 (飯匙倩) (Naja atra);
(2)雨傘節 (Bungarus multicinctus),致死率亦高。

3.混合性毒蛇:
(1)鎖鍊蛇 (鎖蛇) (Daboia siamensis),分佈較偏重南部及東部山區。

(二) 症狀
1.出血性毒蛇

(1)局部性-立即灼痛、腫脹。
(2)全身性-腸胃道出血、血尿等全身性出血現象。

2.神經性毒蛇
(1)局部性-較無腫脹。
(2)全身性-2至72小時內有昏迷、呼吸麻痺現象。

(三) 治療
1.記住該蛇的特徵。
2.保持冷靜,減少活動。
3.除去戒指、手環等束縛物。
4.固定傷肢並使之低於心臟,可用彈性繃帶紮於近端,但應不妨礙血液流動。
5.儘速送醫。

(四) 預防
1.蛇大多不會主動攻擊,不可故意招惹挑釁。
2.進入防風林或草叢應著長袖、長褲、長統鞋、手套。
3.避免清晨或夜間在草叢、石堆處活動。

二、有毒植物
(一) 各類植物毒性簡介:

常見植物中毒以類別區分者包括:抗乙醯膽鹼類(如人花曼陀蘿)、擬乙醯膽鹼類(包括黃蓮、川烏、草鳥、檳榔等),以及含配醣體類(如毛地黃、夾竹桃、海檬果、救心等)。

(二) 症狀與治療

1.抗乙醯膽鹼類(如大花曼陀蘿):
可產生瞻妄、口齒不清、心跳加速、皮膚乾燥、皮膚泛紅、瞳孔放大、肌痙攣、體溫升高、小便解不出來、腸蠕動音減低等,嚴重病患則可產生抽搐、心律不整。現場除可以左側躺運送病患外,以支持性治療為主。

2.擬乙醯膽鹼類(包括黃蓮、川烏、草烏、檳榔等):
意識混亂、中樞神經抑制、虛弱、流涎、流淚、小便失禁、大便失禁、嘔吐、腹部絞痛、出汗、肌肉纖維顫動、肺水腫、瞳孔縮小、心跳減慢或加速、抽搐等。現場處理除可以左側躺運送病患外,以支持性治療為主,如病患有血壓低、休克現象,可以頭低腳高的姿勢運送。

3.含配醣體類:
一片夾竹桃的葉子即可致死,甚至使用夾竹桃當筷子用,也會中毒,因此不可不慎。現場處理除可以左側躺運送病患外,以支持性治療為主,如病患有血壓低有休克現象,可以頭低腳高的姿勢運送。

(三) 預防

1.不熟悉或具有鮮豔色彩之植物果實或花朵避免採食。
2.進入防風林或草叢應著長袖、長褲、長統鞋、手套,避免被植物劃傷。

3.如碰觸到植物流出的汁液,請儘快用清水沖洗,避免過敏或誤食。

三、蜂螫

(一) 症狀
1.局部反應:局部紅、腫、熱、痛或輕度搔癢。
2.毒性症狀:噁心、嘔吐、腹瀉,吞嚥困難、抽搐、神智不清,發燒、水腫、血壓下降、休克等。
3.過敏反應:乾咳、眼皮浮腫、發癢、蕁麻疹、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昏迷等。

(二) 治療

1.用針將刺挑出。
2.肥皂水或消毒水清洗傷口。
3.冷敷,減少腫脹及癢。
4.腎上腺劑中和。
5.嚴重者立即送醫。

(三) 預防
1.林內行走時,避穿花色或鮮豔衣物,宜著白色、綠色衣帽,並注意樹上、草叢、土堆。
2.避免使用香水、髮膠等含香料物品。
3.儘量穿著長袖、長褲並戴手套。
4.遇到蜂群,應保持冷靜,慢慢移動,避免拍打或快速移動,如無法逃離,可就地趴下並用手抱住頭部

※參考資料:登山醫學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