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們能幫您甚麼忙嗎?

竹筏港水道

  • 最後更新日期:109-12-29
主題分類
  • 人文史蹟
開放狀態
開放中
  竹筏港水道因通行「竹筏」而得名,清領時期因國賽港距臺南府城頗遠,商船卸貨後,商品運送至府城尚需輾轉經鹿耳門、四草湖、安平、五條港等處。原本以鹿耳門為貿易港口的「府城三郊」,為力圖延續府城貿易與政經地位,投入大量金錢、資源經營一條人工運河「竹筏港水道」,是臺灣史上少見的人工運河工程。
 
  國賽港及竹筏港水道都位於古台江內海範圍,受上游河道大量輸砂影響,港道淤積迅速變化無常,需時常疏濬挖通,相當不便。隨著郊商沒落、國際洋行的進入及陸運交通的改善等因素,皆使竹筏港水運重要性逐漸降低。明治44年(1911),曾文溪再度改道氾濫,造成國賽港淤塞,對於竹筏港水運運輸更造成嚴重影響。昭和5年(1930)嘉南大圳儲水庫(烏山頭水庫)興建完成,曾文溪失去上游水源,下游不能通行竹筏,日本政府遂公告廢止通行,竹筏港水運隨之走入尾聲。目前水道多為排水溝渠,部分水道更已成隱溪,難見其原有商船往來的興盛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