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們能幫您甚麼忙嗎?

運用蝙蝠偵測器,成為生態界中的蝙蝠俠

  • 發布日期:106-09-10
  • 發布單位:行政室
  • 點閱率:2795
  蝙蝠為翼手目(Chiroptera),全世界已知的種類超過1,200種。蝙蝠廣泛分布於世界上每個角落,與其生存的棲境關係密切,並提供了人類許多生態服務,例如食果性蝙蝠協助植物授粉、散播種子功能,而食蟲性蝙蝠則具有抑制昆蟲數量功能。再加上蝙蝠對於人為活動敏感,以及因季節性溫度變化而導致之生理調節(如休眠及冬眠的機制),故蝙蝠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環境指標生物。

  在臺灣,蝙蝠的臺語發音叫作「夜婆」或「秘婆」,過去民間普遍認為牠們是一種神祕的夜行性動物,相對於其他哺乳動物而言,由於蝙蝠的活動特性與調查門檻較困難,故其調查與研究起步較慢,目前已知計有30多種的蝙蝠,分屬於大蝙蝠科(3種)、蹄鼻蝠科(2種)、葉鼻蝠科(2種)、蝙蝠科(超過26種)、摺翅蝠科(1種),以及游離尾蝠科(1種)等六個科。這些不同蝙蝠物種在臺灣分布相當廣泛,從平地到3,000公尺高山都有其分布蹤影。

  超音波則是蝙蝠重要特徵,每一種蝙蝠受到生態因子及演化壓力下,都已發展出具獨特性的音頻特徵。由於蝙蝠為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夜行性哺乳動物,不易被捕捉或觀察。幸運的是,臺灣的食蟲性蝙蝠超音波的調查方法及音頻資料的建置已漸趨成熟,藉由先期大量收集與分析具物種專一性的超音波資料,可利用收集側錄蝙蝠回聲定位叫聲資料,並比較種別特性進行蝙蝠物種之鑑種分析,所得數據資料更可用於長期監測。
2005年英國的科學家發起以蝙蝠聲音監測作為指標來瞭解生物多樣性變化的iBATs系統,用來監測來瞭解大尺度地區蝙蝠的分布狀況與時空變動趨勢並探討可能影響因子。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稱台管處)為了解管理處行政中心周緣蝙蝠分布物種及所在熱點,於106年辦理蝙蝠回聲定位調查實作推廣教育訓練課程,課程內容包含臺灣蝙蝠概論、蝙蝠調查方法與實作以及蝙蝠偵測器運用調查實作。

  實作調查課程內,選擇傍晚蝙蝠外出覓食期間,仿效前述iBATs調查方式,分組進行4條穿越線收集沿線蝙蝠超音波音頻。透過蝙蝠偵測器搭配智慧行動裝置所載iBATs APP,可錄音收集降頻處理後之蝙蝠超音波音頻,而每一次調查開始,都需要輸入包含調查日期、天氣狀況、儀器設定值及調查者等基本資料,調查過程也會同步記錄穿越線點位資訊,這些都是供後續分析時的必要資料。降頻後的蝙蝠叫聲也可以在調查過程直接透過耳機或喇叭播放,例如今年調查過程常見物種-東亞家蝠降頻後的叫聲就近似於鳥叫或鯨豚叫聲。

  運用蝙蝠偵測器收集蝙蝠回聲定位音頻,對於一般有興趣參與調查研究民眾而言,是入門門檻相當低且可說是親民的調查方式,參與者只需要接受數小時訓練,依循固定調查樣線散步1小時,就能協助收集到沿線蝙蝠音頻資料,以台管處所規劃4條路線而言,調查學者需要花4天,但有大家的協助下只要1個晚上就能取得當季資料,相當符合公民科學家的精神。

  有興趣成為生態界中的蝙蝠俠嗎? 歡迎跟著我們一起伴著夕陽散步吧。
 
蝙蝠超音波降頻後聲音 音訊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