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海樓高約五層樓的觀景式建築物,位於七股鹽場邊緣。站在觀海樓高層,可遠眺七股潟湖外側的網仔寮汕與青山港汕。當夕陽西下時,常可見剎那間的日落美景,夕陽餘暉映在七股潟湖水面上,與潟湖中的定置魚網、蚵架交織成一幅火紅的畫面,美不勝收。每年冬候鳥來臨時,亦可在此欣賞到站立於竹竿上進行日光浴的鸕鶿,賞景兼觀鳥,是一處不可錯過的景點。
山海圳綠道計畫,是結合眾人之力打造一條沿著鹽水溪排水線、嘉南大圳至烏山頭水庫的自行車道,全長共45公里,其中包含國家公園範圍內的「台江國家公園生態守護綠道」,可以藉由騎乘單車或行走的方式,感受早期台江拓墾文化、國家公園水與綠之美。
從曾文溪出海口至鹿耳門溪出海口間,有著綿延數公里的木麻黃防風林,生態資源豐富。可以騎乘單車漫遊其間,欣賞樹林與水道構成的一幅幅優美景致。
七股溪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位於七股溪出海口附近,水陸交界及營養鹽堆積,潮間帶資源豐富,以海茄冬為主及部分欖李所組成的紅樹林植群,吸引許多鷺科鳥類在此棲息,形成一片蔚然的鷺鷥林景觀。此區旁設有三層樓高的賞鷺鷥亭及解說牌,供民眾停留賞景,黃昏時刻可見群鳥歸巢的熱鬧景象。當地居民從事傳統漁撈、養殖等工作,溪口有吊罾、蚵棚及定置網等漁業景觀。
台江國家公園陸域範圍最北端,屬於河道水域內的漁港,外有青山港汕為屏,因此港區風平浪靜,碼頭後側即為青鯤鯓漁村聚落,三面臨水岸為此區特色。
由運鹽古運河、鹽水溪及其排水線所匯流之處,當地居民稱為「四草湖」,是古台江內海淤積陸浮的遺跡之一。此區擁有完整的海茄苳、紅海欖、欖李等紅樹林植群,潮間帶環境生態豐富,吸引許多鳥類在此覓食、棲息。 民眾可搭乘民間業者經營的觀光管筏,穿梭於紅樹林所構成的「水上森林」,欣賞濕地生態(植物、鳥類、蟹類等)及漁業景觀(蚵棚、吊罾)。船家資訊可參考本網站「悠遊台江」/「娛樂漁筏」
四草濕地是臺灣紅樹林的家鄉,四草大眾廟後方水道,沿途可欣賞台江地區3種原生紅樹林(紅海欖、欖李、海茄苳)及水筆仔所構成的優美紅樹林綠色隧道,陽光從樹縫灑落隧道內,光與綠交互渲染,形成如夢似幻的畫面。水道兩岸灘地上,可近距離觀察招潮蟹、彈塗魚等濕地生物。
七股潟湖西側的濱外沙洲,當地居民稱沙洲為「汕」。沙洲中央是由木麻黃為主構成的防風林,黃昏時常可看見棲息於樹林頂端的鷺科集結歸來;退潮時則可在灘地上觀察到成群出來覓食的和尚蟹。沿著木棧道往西穿過樹林後,是一望無際的臺灣海峽,亦是觀察濱海植物及沙丘地形極佳之處。需搭乘娛樂漁筏。
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提供完整的黑面琵鷺展示資訊,包含全世界琵鷺屬鳥類介紹、黑面琵鷺遷徙路徑、生態習性、實體標本及濕地生態保育等。展館內提供導覽解說及影片觀賞服務,也不定時舉辦各項教育推廣活動。(本展示館隸屬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