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香港分會以推行「可持續發展教育」為使命,與香港政府合作,提供學校團體預約式環境教育課程,課程主題涵蓋濕地保育、海洋保育及生態足跡,課程帶領人員為WWF教育部門員工,引導學生認識環境、觀察自然生態、充實保育知識,進而做出環境承諾行動。
以於米埔濕地的教學活動為例,除了自然生態認識,更以產業地景結合對於香港傳統漁業養殖方式-基圍的介紹,進而引導學員思考香港的發展歷史、以及食物安全議題;由微觀到巨觀,有助於拓展同學們的思考,並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做連結。
米埔濕地-斯科特野外研習中心
入園停車場是所有訪客的起點,自此就禁止各種車輛進入,所有人員只能以步行遊逛園區(工作人員自行車、配合野外工作的園區小巴士除外);位於停車場的公佈欄為資訊匯集中心,揭示包含今日鳥況、野外工作進度示意圖、米埔濕地介紹等資訊。
並善用各種機會進行教育,例如:園區工作人員在步道通行動線上方,發現一個黃猄蟻窩(又稱黃柑蟻、紅樹蟻),雖然蟻隻掉落可能螫傷遊客,但管理單位的作法不是摘除蟻窩,而是設置網及解說牌,進行機會教育,關於「人類如何與自然和平共處」。
當課程動線行經賞鳥屋旁的大片蘆葦叢,於此教師會引導學生,從濕地經營管理面向去思考,為何要以人工種植這片蘆葦叢?因其可以育養400種昆蟲,作為鳥類食源,並帶出鳥類與棲地的關係。
園區內的賞鳥亭設施均為自主管理,並無駐點人員,使用者也多為已有基礎的賞鳥人士(自備單筒或雙筒望遠鏡);牆上貼有使用注意事項,引導使用者如何與自然萬物及他人共同使用此空間;門及觀景窗均為卡楯設計,操作簡易,並以告示提醒使用者離開時需關上。
米埔濕地有一個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設施:浮橋,行走於水上是十分特殊的體驗,兼具潮間帶生態觀察與遊憩功能,十分吸引人,沿途設有自導式解說牌;並因為環境長年潮濕,木棧板步道鋪鐵網防滑。
室內展館展品設計方面,有一些小巧思,例如:以不同鳥種的嘴喙型式帶出食源的差異,還有以簡單的凹凸透鏡原理述說鳥類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