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們能幫您甚麼忙嗎?
鄭成功時期

西元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親率將士2萬5千人、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出敵不意地在鹿耳門及禾寮港登陸。

先以優勢兵力奪取荷軍防守薄弱的赤崁城(今臺南市內),繼又對防禦堅固的首府臺灣城(今臺南市安平區)長期圍困。經過九個月的苦戰,在早年由其父協助渡海的漢人移民的支持下於1662年打敗荷蘭人,迫使殖民總督揆一於1662年2月1日簽字投降,撤離臺灣。於是祭告山川,頒屯墾令,開東寧王國,立鄭家天下,擁有現在臺灣南部以及一部分東部的土地,設「承天府」,改臺南為「東都」。原臺南縣鎮市之村里或社區,不少早在400年前就已經形成了。

而建立了以漢人為中心的政權之後,立即實施軍屯田的政策,分派土地給士兵耕種。這些墾荒的先民或駐紮在各地的軍隊,落地生根,逐漸在當地繁衍開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許多漢人聚落。明鄭時期(鄭氏時期),台江內海的北方,有一個倒風內海,茅港尾(今下營區茅港里)、鐵線橋(今新營區鐵線里)和鹽水港都是倒風內海的汊港,因為位居海陸交通的樞紐,很早就形成熱鬧的街市,不少墾民經由海路繞進倒風內海,以這些汊港當跳板,沿著溪流,由下游往上游拓荒,在急水溪、曾文溪沿岸建立不少漢人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