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們能幫您甚麼忙嗎?

龍山里

社區簡介

龍山社區位於七股溪以北、176縣道上,聚落四周有水道環繞的特色。社區的信仰中心為龍山宮,廟埕前比鄰著龍山漁港的水道,形成廟宇、漁港、漁船相互輝映的漁村景致。若仔細觀察廟前的牌樓,可以發現上面裝飾有黑面琵鷺、虱目魚造型的剪黏,展現出七股特有的生態、產業元素。而走在社區巷弄間,可以發現社區的小巧思,蚵殼裝飾、龍山漁村藝術巷彩繪壁畫等,皆能感受到漁村的生活、產業氛圍。在彩繪中也能看到龍山特色物產─虱目魚、吳郭魚、蚵仔,合稱為「龍山三寶」。除了龍山三寶以外,當地居民會以漁船撈捕季節性的魚類,並於每年冬至前,出海撈捕結群南游的烏魚,剖取「烏魚子」、「烏魚鰾」、「烏魚腱」出售。

景點介紹

宗教設施

龍山宮
龍山宮

龍山宮位於龍山聚落的西南方,因著高聳華麗的廟宇建築被當地人稱為「王宮」,而廟埕前比鄰著龍山漁港的水道,形成廟宇、漁港、漁船相互輝映的漁村景致。若仔細觀察廟前的牌樓,可以發現上面裝飾有黑面琵鷺、虱目魚造型的剪黏,展現出七股特有的生態、產業元素。

龍山宮主祀池府千歲,最早於清道光26年(1846年)由移墾至龍山的先民,將池府千歲、吳府千歲及中壇元帥等遷移至此祭祀。而後清朝咸豐年間,漁民捕魚時於半浮沉難之船發現媽祖、千里眼、順風耳等神像奉祀。日治時期又有庄民於附近海域撿拾海漂王船,迎回船上代天巡狩三千歲奉祀。原以草廟祭祀諸神,直至民國22年建廟宇取名「龍山宮」(王宮),並在民國80年重建為現今所見的樣貌。

社區地景

龍山生態公園
龍山生態公園

龍山生態公園位於龍山漁港南方,早期是一個魚塭,當時地主同意龍山漁港清淤填土,因此有了現在的陸地。

民國95年在農委會的支持下的成為社區營造點,種植多樣耐鹽、耐曬的濱海植栽,全部超過30種;並邀請在地居民、義工,利用雪白的蚵殼綑串或拼貼蚵殼飾品,共同營造地方公園休憩空間。民國99年,在行政院文建會補助下,龍山社區發展協會與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合作,以傳統竹編元素來修築,「再現桶更寮」將藝術帶入傳統漁村,這項計畫除了保留漁村傳統建築以外,也讓漁村年輕的一代能認識先民的智慧,成為社區的特色。

藝術巷(巷口一景) 藝術巷牆面
藝術巷

彩繪藝術巷位於龍山宮附近,是龍山社區第一個社區營造計畫點,在建物側面、矮牆上畫上在地漁村風貌,繪製題材包括純樸的漁村生活、漁民捕魚趣、日曬烏魚子等,也有在地自然環境,像是振翅的黑面琵鷺、豐富的濱海植物、七股夕陽等,透過豐富的彩繪內容,遊客可以初步認識龍山社區地方輪廓。

藝術巷由龍山國小學童拼貼,再由在地義工維護、完圖,彩繪的部分與王丁宇老師合作,由居民提供漁村生活點滴照片,與老師共同討論繪製而成。

黃家古厝

黃家古厝是龍山保存的最好的三合院,是老村長黃進傳先生在世時的居所,居民又稱「養德之家」。黃進傳先生擔任七股鄉龍山村村長達廿八年,時常在溪流暴漲之際,沿著海岸邊尋找無名屍妥加安葬,地方稱譽為大善人。家中育有兩子,哥哥黃正雄及弟弟黃正安,是地方的雙傑兄弟檔,黃正雄歷任立法委員、國民黨副祕書長、前總統李登輝時代擔任總統府祕書長等中央要職,以圓融見長,堪稱政壇長青樹;黃正安畢業於台大法律系,當選兩屆雲嘉南區立法委員,後執業律師長達卅二年,現兼任境外旺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三合院目前尚未開放,僅能在外參觀。

港口/碼頭設施

籠山漁港

龍山漁港位於176線龍山宮前,經常停靠著漁船與膠筏,若要遊覽七股潟湖可以在龍山漁港搭乘著娛樂膠筏(龍山號、永順號)前往。龍山漁港原址為龍山宮前的水堀,當初為了挖土填至龍山宮用地而形成,後規劃為儲存飲用水之用,直到光復後因著自來水的普及,才規劃經費疏濬、闢建龍山漁港。並成為當地居民重要的經濟來源,以漁船、竹筏出海捕魚、載運蚵。

龍山有名物產─虱目魚、吳郭魚、蚵仔,合稱為「龍山三寶」。除了龍山三寶以外,當地居民會以漁船撈捕季節性的魚類,並於每年冬至前,出海撈捕結群南游的烏魚,剖取「烏魚子」、「烏魚鰾」、「烏魚腱」出售。雖然因為海洋資源的萎縮,近年的捕撈量逐漸下滑,但仍可由當地諺語;「蚵甜、魚鮮;蝦仔、蟳仔爬佇歸壁邊」,看出龍山社區漁產豐富的景象。

自然景觀

網仔寮汕 網仔寮汕步道
網仔寮汕

網仔寮汕位於龍山社區、七股潟湖西側,因平時經常看到有人曝曬魚網得名,也因為位處臺灣的極西點又被作臺灣的「肚臍眼」。由於網仔寮汕位於頂頭額汕北邊,潟湖的西岸,因此七股潟湖觀光漁筏旅程的終點站皆安排於此,在沙洲上有搭建木棧道供遊客登陸觀光。沙洲因著受海水侵蝕而流失,因此種植一大片木麻黃林,作為國土保安與防風目的,也同時是沙洲上重要的生態孕育地,許多鳥類築巢棲息於木麻黃林之間;而沙灘上也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包含螃蟹、紅樹林、沙丘上的濱海植物等。